灵源胜境
http://www.www.pjchep.com    日期: 2013年11月17日     365bet娱乐场官网

灵源箐,又名观音箐,位于永胜县城东三公里处,是滇西名胜古迹之一。从东城外穿过郊区村舍就进入灵源寺区,迎面是慈云坊如飞凰展翼,坊下是寺区通途。灵源河经灵源寺傍流过,秋冬碧波盈盈的河水,在阳光下闪着粼粼的波光;山的倒影,树的倒影,随着微微的波浪在水里荡漾,夏季河水激荡,有节奏地拍打着河岸,溅起浪花流向石门关汇入桥头河,最后汇入金沙江。灵源河岸寺区上下,危崖高耸,四季葱笼,郁郁苍苍,十分清幽。现存寺观亭阁,有正殿观音阁,正殿东大门人天阁,殿右送子阁,殿左千手殿,中有地藏阁、三官殿、过阶楼。正殿上面环山腰有摩云亭、修真亭、栖霞阁。红墙青瓦,雕梁画栋,玉亭琼阁,清新幽静。

[]《永北直隶厅志》名胜篇《灵源妙相》记:在郡城东五里。两山横夹,一水中分,峭壁悬崖,茂林丛竹。昔唐吴道子奉勅画嘉陵山水,取道于此,谓“普陀岸紫竹林不过如是也”。挥毫画观音大士像于石壁,多罗生镌焉。乾隆五十九年,滇抚谭公尚忠复大书“灵源”二字以名箐,盖取古诗灵源大士之句。其间山水曲折,楼阁参差,泉号如来,峰名罗汉,九霄鹤唳,清风传梵呗之声;五夜龙归,明月证菩提之偈。匪特天公,人力互发,其奇而实,圆峤方壶,莫名其妙也已。 

观音阁内殿是用精致的木雕作屏壁,殿外栏杆走廊,为大理石镶制,精雕细刻,富丽堂皇。[]

最珍贵的是殿内石刻观音像,此像高177厘米,宽75厘米,造型庄严,镌刻细致,神采飘逸,极富盛唐时期雍容华贵的艺术风格。像旁注有“唐吴道子笔”字样。据《新篡云南通志&middo;金石考》编者、云南大学历史学教授、丽江人方国瑜说:“永胜灵源箐石刻观音像,为滇中画佛之较古者。昆明圆通山有碑刻观音像即仿此翻刻,此非偶然也。”宋代时,永胜土司高氏是大理国的世袭宰相,在宋朝年间,高升泰曾夺了段氏大理国王位,以后名虽还位,实权仍操纵在高氏手中,“号令皆出其门”。当时大理国与中原内地往来频繁,高氏又称佛门世家,累次派遣使臣进中原内地求取佛经典籍,吴道子观音画像的原本,即在这个时候传入永胜。明朝《景泰云南图经书》北胜州条都称石刻观音像是“古迹”,可见观音箐石刻观音像系宋代珍品。

箐口山门慈云坊,建于明末清初,横眉原为木匾。近年郡人谭崇诚先生从台湾返乡省亲时捐资换为大理石匾,并书“灵源胜境”,东面镌刻“大观在上”,联云:“境是桃源神仙地,人临山水画图中”。两侧“凤松松月”四字署名“崇祯御笔”,为1989年维修时套刻。[]

听涛亭:清朝郡人、乾隆恩科进士、礼部主事黄恩锡赋诗赞灵源箐云:“览胜灵源活,凭栏眼界空。窗开山色里,人坐水声中。径湿疑飞雨,林寒不借风。夕阳樵客至,担插野花红。”该诗非常生动地描述了灵源景观。

乌龙潭瀑布:灵源河水崖端飞流而下,落差约30米,飞流击石溅起朵朵白莲,漫天珠玉,与听涛亭相呼应,构成景声并茂的玄妙景观。

观澜桥:箐内有三座石拱桥连通两岸,构成“甘”字型寺区。三座桥,下曰“观澜桥”,中曰“齐心桥”,上曰“碧溪桥”。观澜桥建于明天启年间,后于1806年重修,高15米,原桥下挂有铜钟一口,后遗失。凭栏观景,堪称一绝。碧溪桥建于清代,齐心桥建于1990年。

箐北岸庙宇,依次为三圣宫、善财殿、小花园出东门,中为齐心桥连接两岸寺区殿宇。

“灵源”题名碑:清乾隆五十五年(1791年)云南巡抚谭尚忠应永北直隶厅同知王子音之请,依宋代诗人黄山谷诗句“灵源大士人天眼”,题写“灵源”,“灵源箐”由此定名。

人天阁:建于明末清初,为山西武宁人,永北直隶厅同知王子音题写。大门联云:“若未行半点公道,只凭烧香化纸,祈祷叩拜,便想要祛灾除祸,逢凶化吉,谁能渡你?看重光千载宝刹,谨循古迹遗踪,刻雕塑绘,来消遣闲情逸趣,高吟雅韵,自然净心”。

观音箐依山傍水,殿宇林立,错落有致,共20余座殿、亭、阁和10余块碑记和题记,尤以吴道子画像原本石刻观音像闻名于世,工艺精湛,是祖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和园林艺术中的一朵奇葩,到此游览观光,宛若进入桃花源,令人一饱眼福,留连忘返。